英式西服是歐版的一個變種。它是單排扣,但是領子比較狹長,和盎格魯-薩克遜人這個主體民族有關。
盎格魯、撒克遜是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,原居北歐日德蘭半島、丹麥諸島和德國西北沿海一帶。公元五世紀——六世紀,盎格魯、撒克遜兩部都有人群南渡北海移民大不列顛島,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間,兩部落才融合為盎格魯·撒克遜人。通過征服、同化,盎格魯·撒克遜人與大不列顛島的“土著人”(凱爾特人),再加上后來移民的“丹人”、“諾曼人”經長時期融合,才形成近代意義上的英吉利人(包括蘇格蘭人)?,F在大部分英國人就是盎格魯-撒克遜人。
盎格魯-薩克遜人的臉形比較長,所以他們的西裝領子比較寬廣,也比較狹長。,《色戒》里面梁朝偉定做的那套西裝的領子就是比較經典的英版風格。
英版西裝,一般是三個扣子的居多,其基本輪廓也是倒梯型。兩側開衩叫騎馬衩,這實際上和英國人的馬術運動有關,騎馬的時候比較方便,還有一種衩是中間衩,中間開衩。
風格
英式西服分為三種風格
一、典型的Savile Row式西服
1、Savile row 的長青款式,代表Savile風格的西裝裁剪基本款型。以早在1806年便在Savile街建立的第一家西服訂制店henry poole 做得最好。歷史最悠久的Savile 定制店,擁有英國皇室頒發的多種供貨許可證。受很多英國老牌紳士的喜愛。
2、典型的Savile row 式西服有這么幾個特色:
①肩
自然肩:自然肩就是采用薄的墊肩
墊肩本來是溫莎公爵發明出來掩飾自己斜肩的一種取巧的方法,因為溫莎公爵在服裝界的影響力極其龐大,久而久之,西服內加墊肩,便成了一種常識。當年的溫莎公爵,也一度因其寬大男褲配條紋短襪的裝扮,而貽笑時尚界。誰也沒想到,幾年后,墊肩、寬翻領及燈籠褲,卻因為溫莎公爵,而在整個1920年代獨領風騷
翹肩:就是袖子和袖孔接合處的布料在袖子那一側,捲到肩膀上方
②領:高領嘴
③胸:有一點鼓,有一點褶皺
所謂鼓,是指你西服的胸圍比你的胸圍大,如果胸圍接近則稱瘦
所謂褶皺,指的是上胸外側,腋下上方那邊,還有背部肩胛骨處,因為多余的布料所產生的簾狀皺紋。前胸稍微一點點的Drape的感覺,好處是能把布料撐起來,讓前胸顯得飽滿
④腰:高腰,針狀收腰。即從腰部附近開始收腰,整件上衣造型類似漏斗。只要稍微調整收腰的位置,就可以與主人的身材完美搭配。這樣可以凸顯出飽滿的胸部,顯得挺拔
⑤下擺:下擺較開
⑥其他:領片通常比胸部的一半還窄。從領嘴到腰扣位置的駁頭略呈弧形
二、英國騎士式西服
1、騎士式的風格,是最受歡迎的西服風格。裁剪以簡潔、貼身為主,但是整體造型看起來更為寬大,要以1849年建店的H-Huntsman為代表。Huntsman是Savile街賣得最貴的店,多次獲得御用委任狀,有自己獨特的西服面料,每年3次美國法國巡回,全定制價格2件套高達3000磅。
2、英國騎士式西服的特色是硬挺,有角度,特色是:
①肩
自然肩:切齊肩線,肩幅較寬,因此整體看起來更挺拔
②領:高領嘴
③胸:瘦而且干凈,但是硬挺。瘦即是表示西服胸圍與穿著者胸圍接近,干凈表示沒有drape,硬挺是因為外套的胸部內縫有硬挺的襯布
④腰:高腰
⑤下擺:下擺特開,而且長。因為要經常騎馬的緣故,西服開衩開得較高
⑥其他:單扣,一般為斜插口袋,稍長一點的衣長,整體線條比較由直線和角構成,沒有典型的 Savile row 款式那么圓潤
三、英國墊肩式西服
1、英式墊肩式的西服整體裁剪比較柔和,最早是英國的裁縫發明的,始于1920年代。到了1930年代,溫莎公爵的西服裁縫師傅Frederick scholte將這種款式進行改良,英國墊肩式因此聞名全球,因為在前胸、肩幅加上一片額外的布料,因此稱為墊肩西服(The Drape)
Savile街最知名的Anderson&Sheppard西服和美國的Alan flusser男裝,都是這種風格的高手。英國墊肩式西服最大的特點就是成衣店永遠都不做這種版型的西服,只能靠定制,原因是西服前胸有著顯著的波浪起伏感,如果不是100%精準的量身定做,味道就會完全跑掉。查爾斯王子是英國墊肩式西服的忠實顧客,也是Anderson&Sheppard定制店的忠實顧客,經常穿著Anderson的雙排扣墊肩式西服
2、英國墊肩式西服的特色是:
①肩:極薄的墊肩,完全不翹肩,微微下落的肩線。肩寬比實際肩寬會大1/4到2/1吋
②胸:因為drape的緣故,在前胸加多大約2.5公分的布料,而且其襯布非常的柔軟
③腰:低腰,從自然腰往下拉約1.3公分
④下擺:靠近身體,比較收斂